全站搜索
教育快讯:
您所在当前位置:首页 >> 技能培训 >> 正文

校长不能“不务正业”

作者:兵之行教育 日期:2013年12月20日 浏览次数:1495次

回忆起刚刚创业做学校那会,从现在算起已经是十年前了。那时侯没有多少人跟着干,也没有太多的钱,雇不起人,什么都得自己动手。自己找场地,租教室,找工程队装修,买建筑材料,逛家具城买桌椅,进教材,买黑板购教具,招老师,联系印刷厂印传单,摆点散单子招生,做表格,分班,开课,打扫卫生,处理纠纷……,如果要列下去,一大堆事情,这些不都是我们这些校长们曾经经历过,甚至还在坚持做的事情么?

   开始一年坚持下来,感觉到的是一种自豪感、成就感。回头一望,一个学校在自己的辛勤劳动下逐渐成长,收入有了虽然不多但是却看到了希望。而且觉得自己进步特别快,竟然能做这么多事情,从没有想过自己有这么大的潜力。随着第二年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,要租更大的场地,摆更多的招生点,收更多的孩子,而完成这些工作光靠自己根本不可能,得用更多的人。找来的人一多,就要管理他们,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,解决更多的矛盾。已经不可能向一开始那样,能和每一个员工紧密接触了。开始思考如何用制度去管人,但是制度怎么写呢?后来好容易憋出来的制度,员工们却总是不能遵守。前半年好不容易度过了,感觉好累好累。

   我开始反思,我怎样才能轻松一点呢?只有把事情转到我聘请来的员工身上才行,于是我刚过完年,就开始安排助手做新学期的招生简章,安排一个老师帮我监督外面的摆点工作。可是当助手在一个星期后拿着招生简章来汇报工作的时候,竟然连去年的年份都没有改正,找出了很多的错误,一急之下,把助手好好说了一顿。同时收回任务,心想这么重要的资料万一错了太影响学校了。另一个委派任务的老师,在摆点的时候竟然没有摆放资料,登记姓名,真的令人很气愤,同样一顿埋怨之后,取消了她的工作。我重新开始亲自做这些工作,做完后觉得还是自己做好,又快又放心。但是随着劳累的增加,又安排别人做,发现别人做不好,又自己做。反反复复把自己弄得很烦。

   终于有一次看到一个母亲在草地上鼓励她的孩子走路,小家伙走几步就摔倒,倒了又爬起来。我心里想,我为什么老是怪员工做不好事情呢?我刚办学的时候,自己做报纸广告,不是连电话都忘记写了吗?我自己为自己干,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不也出错误吗?我现在干事情快,不就是因为做过很多次吗!如果员工刚做一些事情,因为生疏导致一些错误,我就不让他们干,还是自己干,不就会出现,我越来越好,员工越来越差的结果吗!而且,如果员工都比我厉害,还会给我工作吗?我这里又不是什么大公司、大舞台,工资给的也不多。凭什么不能给员工一些机会、一些空间、多给他们一些宽容让他们成长呢?

   近几年我跟随着瑞津教育联盟在国内各地开办校长交流会,我有了和上千位校长接触和交流的机会,我竟然发现有很多办学长达5年10年的学校校长,还是被学校的日常管理琐事所包围,身陷其中,不能解脱,依然处于“比骡子累、比蚂蚁忙”的经营状态。而且更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有不想太累的想法,但是一想到有的事情交给别人做自己不放心,怕别人不节约、浪费钱。就那么点利润再一浪费就没有了!这就是我说的,大多数的培训学校的校长,尤其是有三年以上办学时间的校长,或多或少在工作中都有“不务正业”的现象。有的校长听了很不开心,说道:“我们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,为学校的事尽心尽力,怎么能说是不务正业呢?”,其实,校长们确实是尽心地工作,但是却没有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正确的事情上。

   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说说校长的时间价值,那么怎样才能估算出一位校长的时间价值呢?平常人年工作50周,一周40小时,一年共工作2000小时,校长往往就是学校的创造者,他们一般很努力的工作,至少一年工作2500小时,一位校长如果经过三年的努力,一年能挣20万,他的时间价值就是20万除以2500小时,平均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为80元每小时。而校长们往往忽略这个价值标准,尽让自己去做些低价值的事情,例如,门锁坏了,自己跑到市场上买回来,而且自己安装;还有的校长担心员工不会谈价,自己跑到印刷厂,找到厂长软磨硬泡,终于一张彩页省了一分钱,自己还挺开心,认为自己的努力为学校节约了经营成本;校长们做的这些事好像省了些钱,但是,却耗费了自己的精力。让自己疲于奔命,心情不好,精神紧张,动不动发火埋怨属下无能。

   如果一位校长整天忙于这些琐碎之事都能发展,说明行业的竞争并不激烈,那么如果他能抽些时间规划未来,提升管理水平,洞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是更能走在行业的发展前沿,取得市场的先机,更有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么?当校长从日常事务中脱身的时候,确实因为下属的能力和缺乏经验等原因造成一些经济损失,但却换得员工团队在来年能力的提高,让学校更加具备长久发展的动力,真是很划算的事情呀!

当自己逐步从日常事务中脱身而出,慢慢从校长成了顾问的时候,听到其他校长一边诉苦叫累,一边又摒弃新思想,拒绝改变的时候,只有在心中叹息一声了“累!是自找的!”

   随着年龄的增大,我们的社会阅历也在积累,但是,大多数的人都是过着“光有经过无经验”的日子。在任何一个经营性的机构里,都是金字塔的结构,一线人员最多,中层少一些,高层更少,最高领导只有一个。我们难道对这些金字塔中的人的收入规律视而不见么?一线员工在任何一个机构里都是最先得到收益的,工作一个月就得到一个月的薪水,兼职的更快,干一天就得到一天的工钱,而中高层的人,他们可能要熬上一个季度或一年,才有分红,而这个分红可能比工资还高,而投资者呢,他们可能要熬上两三年才会有利润,但是他的收入是最高的。这个现象难道没有说明一个问题吗?得利越高的人越在后面拿钱,越往后看的人,拿的越多。这个现象难道不能引起我们这些校长们的反思吗?我们具备勇气和眼光,敢在还没有收入的时候就花钱租房、装修、买设备,我们敢冒这个险,于是在努力工作几年后,我们一年可以挣到十万、二十万甚至百万,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已经事业有成的时候,再进一步呢?再冒一个险,让我们逐步从琐事中脱身,把时间用在能让学校在两三年后能有更大发展的事务上,比如进行团队建设,优化课程体系,了解并引进新项目,提升学校文化内涵,加强宣传体系的建设,多与同行交流汲取经验和管理智慧。这真的是冒险么?不是!因为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遵循这个规律的,任何机构的发展就像蛇长大要蜕皮一样,都要经过摆脱过去思维和行为习惯束缚的一关,每个发展的瓶颈期都是一次风险,我们创业成功就是成功化解投资风险的过程,我们要做大,就必须成功化解抽身具体事务带来的风险,就必须让自己从“不务正业”的校长蜕变成“游刃有余”的有长远发展眼光的校长,可能工作依然很累很辛苦,但是层次、境界已经不同。

【上一篇】
【下一篇】